炒股怎么融资融券 钙钛矿电池赛道升温
业内普遍看好钙钛矿技术的商业化前景,预计到2027—2028年行业将正式迈入吉瓦级量产阶段,技术路线与市场格局有望逐步清晰。
近日,钙钛矿电池相关板块波动上涨,多家企业加速布局。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完成C2轮近2亿元融资,加之2024年底完成的C1轮5亿元融资,C轮融资总额近7亿元;光因(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200MW钙钛矿电池生产项目环评获批,拟投资3亿元建设1条钙钛矿光伏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00MW钙钛矿光伏太阳能电池规模……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行业正处于“技术验证期”向“产业化初期”过渡阶段,协鑫光电、极电光能等头部企业的百兆瓦级产线陆续投产,带动示范项目发电数据持续释放利好。业内普遍看好钙钛矿技术的商业化前景,预计到2027—2028年行业将正式迈入吉瓦级量产阶段,技术路线与市场格局有望逐步清晰。
受资本市场青睐
数据显示,8月1日钙钛矿电池板块指数报822.983点,涨幅达2%,成交67.23亿元,换手率0.59%。而去年9月26日数据显示,板块指数仅为567.513点。如今指数已实现近一倍上涨,显示出板块强劲增长势头。
“资本市场投资底层逻辑是投趋势,资本看好钙钛矿的原因也在于趋势。”极电光能副总裁姜伟龙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当前晶硅技术发展趋近瓶颈,进一步降本增效只能靠新材料。钙钛矿技术有更高的理论效率极限和更大的降本空间,且保持着快速发展趋势,具有大规模商业应用前景。目前钙钛矿产业化已经走到中试向量产转化的关键点,是投资的最佳时机。”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刘畅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维度看,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从2009年的3.8%跃升至如今的27%(单结电池),而且叠层技术可突破晶硅电池的效率天花板,这种‘高效迭代’让资本看到了技术革命的可能。从成本维度看,其原材料以铅碘化物等为主,成本仅为晶硅的1/5,且采用溶液印刷等工艺,能耗降低70%以上,规模化后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5元以下,显著低于当前晶硅电池的0.8—1.0元。”
姜伟龙认为,这种投资热度仍将长期持续。“一方面,打破当前光伏行业低效内卷同质化竞争,最终还是要靠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钙钛矿的效率仍在快速提升,稳定性仍在持续改善,这种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深入的趋势持续,资本的热度就会持续。”
产业化落地提速
钙钛矿技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今年2月,极电光能首条吉瓦级钙钛矿组件生产线在无锡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产出约180万片钙钛矿光伏组件;6月,协鑫光电吉瓦级钙钛矿产业基地在昆山投产,总投资50亿元,目标产能2GW;7月,杭州众能光电钙钛矿光电半导体生产基地一期开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规划建设200MW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线……
“通过在全球首条全自动化中试线上两年的攻关研发,极电光能已经攻克关键技术难关。其中,在大面积制备效率方面,极电光能2.8平米组件通过稳定性IEC认证的效率覆盖范围达到17.44%,仅比自己保持的0.72平米组件稳态效率世界纪录18.1%低0.66%。并且,还在无锡、银川、大庆、吐鲁番、拉萨、三亚等不同气候区建设了实证电站,持续验证钙钛矿的稳定性。”姜伟龙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和车载光伏作为钙钛矿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潜在市场体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但这类细分市场对产品的要求远比普通光伏组件更多元。“比如BIPV需先满足建材属性,发电功能居于其次;车载光伏则需优先适配车身外观、结构和谐性、安全性及产业链导入顺畅度,发电附加值仅为次要考量。因此,满足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非标生产的成本问题,是推动这些场景落地的核心关键。”姜伟龙解释。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钙钛矿产能2030年有望达百吉瓦,组件市场近400亿元,设备逐步受益。下游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预计分布式场景2030年有望率先提升至5.6%渗透率,地面市场逐步拓展。预计2030年钙钛矿组件产量有望达45GW,对应玻璃市场空间122.8亿元、封装材料市场46.5亿元、靶材市场49.8亿元。预计2035年整体市场有望达130GW, 对应的玻璃市场310.6亿元、封装材料市场117.5亿元、靶材市场125.9亿元,CAGR达78%,市场空间广阔。
降本成核心竞争力
热门赛道吸引众多企业跨界布局,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京东方等企业已纷纷入局,推动钙钛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市场或将呈现钙钛矿科创企业、传统晶硅企业与跨界企业并存的格局,谁能在成本效益上形成核心竞争力,谁就必然会在光伏市场中占据更大发展空间。
“随着众多企业涌入钙钛矿领域,行业将迎来‘加速洗牌’,竞争焦点将随阶段变化。短期围绕全钙钛矿叠层与钙钛矿、晶硅叠层等之间的‘技术路线卡位’展开,中期转向‘成本控制’,谁能率先将组件成本降至1元/瓦以下,谁就能抢占市场主动权。但应合理竞争,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与跨界企业盲目扩产引发的产能过剩。”刘畅说。
姜伟龙认为,FTO玻璃等关键材料的降本、产线设备的降本都有赖于规模化,产业化技术、专用设备的开发也需要更多企业参与才能更快发展。进入钙钛矿领域的企业越多,钙钛矿产业化的速度就越快。“随着更多企业包括跨界企业的参与,也会把其他行业的宝贵经验带进钙钛矿行业,对行业发展有利。但跨界企业进入钙钛矿行业也不能过分盲目,要对钙钛矿技术门槛和自身技术开发能力有清醒的认知。”
姜伟龙建议,要推动钙钛矿产业健康发展,首先需要从业企业回归产业本源,将主要精力聚焦于产业化技术的研发突破,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远离低价恶性竞争,更要杜绝蹭概念炒作的行为。其次,全行业需携手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尤其要推进稳定性验证体系的标准化工作,这一过程中也期待行业协会能发挥更大的协调与推动作用。“此外,希望各级政府在钙钛矿商业化初期给予更多支持,通过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其商业化进程‘扶上马、送一程’,例如在大基地项目中专门设立小规模的钙钛矿专属标段。”
文丨本报记者 林水静炒股怎么融资融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