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票的软件有哪些 对话严东旭:科幻呈现的是人类对现实的思考
如果问中国影视行业在2023年的开局关键词是什么关于股票的软件有哪些,那必然非科幻莫属。
进入2023年,中国科幻作品展现出了蓬勃迸发的生命力: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电视剧《三体》和电影《流浪地球2》在海内外的播放上映,成了科幻迷、影视迷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的绝对焦点。
《流浪地球2》海报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2019年。那一年,全国票房交出了642.66亿元的成绩单,春节档爆火的《流浪地球》拿下了超46亿元的票房。作为编剧之一,“广州仔”严东旭的名字也就此被刻在了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上。
留着长发,一身运动休闲装的严东旭是个典型的广州邻家大男孩,随和且健谈。作为一个在广州长大的80后,他亲身经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科幻热,科幻的种子早已悄然在他心底种下。
在学生时代,严东旭广泛阅读了各类他所能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最吸引他的,莫过于武侠和科幻,脱离于现实的幻想世界令他非常着迷。而且光看还不过瘾,严东旭还喜欢自己创作,感觉满意的会给同学分享一下,高中时甚至还自建了一个网页发布自己的小说作品。
除此之外,严东旭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RPG(角色扮演游戏)游戏迷,从小学时玩的《吞食天地》、FC版的《封神榜》,到初中的《仙剑奇侠传》《最终幻想》,再到之后的3A大作《博德之门》《辐射》……一谈起游戏,严东旭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甚至读大学时他选择计算机专业,也是因为想从事游戏编剧,最后成为影视编剧,反而是毕业后辗转变化的结果。
《三体》海报
随着《流浪地球2》《三体》的火爆,中国科幻风头一时无两,严东旭也接连接到各类科幻主题项目邀约。2月27日,严东旭从北京回到广州参加主题为“丰满与骨感——影视作品如何呈现未来世界”的青年电影研讨会,南方+文创频道对其进行了专访,一起来听听他的科幻经历和对中国科幻的看法。
严东旭
科幻的魅力,来源于它超越现实的浪漫和幻想
南方+文创频道:小时候你创作那些故事有什么动力吗?
严东旭:其实没有特别功利的诉求,表达就是人类的天性,只是觉得想自己写个故事,然后写出来,其实也会知道哪些成熟、哪些不成熟。觉得比较成熟的就给同学朋友看看,不成熟的就自己存着。
南方+文创频道:那是怎么会特别喜欢科幻这个主题?
严东旭:因为你可以漫不着边地去想象。像是写武侠故事的时候,其实还是会有一个比较实际的架构,但是科幻主题能让想法更加发散。当然不管是什么故事,实际的情节最后还是那些爱恨情仇。尤其小时候的经历很普通,对生活的感知也比较有限,写的都还是一些打怪兽、战胜大魔王之类的“爽文”故事。长大了之后慢慢感觉到,要把情感这部分的东西加进去。
南方+文创频道:这些情感才是科幻作品的魅力吗?
严东旭:我觉得科幻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舞台,能够展现出更多的猎奇性。比如在一个跟现实不同的新的背景设置下,我能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有什么样的朋友关系,我跟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它能提供这种新的想法,我觉得观众会在这个层面受到吸引,其实也就是满足了人们对这种自己接触不到的问题中的一些浪漫和幻想。
电影也好,故事也好,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首先都还是个娱乐产品,读者观众看这些其实是希望通过它们来暂时逃离平时的生活。
“这不科学”,但也可以很科幻
南方+文创频道:科幻的想象根基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但科幻本身的科学性你觉得重要吗?尤其是不少人喜欢说某些科幻作品“不科学”。
严东旭:我个人觉得它跟科学的关系,可以说很大,也可以说很小,最主要还是看你在故事里能不能自洽,能不能和故事融为一体,以及你的设置到底有没有意思。
比如说咱们构造这么一个世界,男人可以生孩子了,当你有这么一个设置的时候,你想探讨的是什么?是孩子生育当中的痛苦,也需要让男性去理解?还是想探讨爱?一种新的伦理关系?这里面其实不一定说它的科学性有多少,甚至可能都不一定符合科学,比如《星球大战》,真讲科学性那就没法看了。所以关键是看你讲故事的侧重点。
南方+文创频道:这次来广州参加的研讨主题是关于影视作品呈现未来,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呈现”的?
严东旭:其实无论怎么创作,科幻故事还是会有一个当下性,会跟你的生活有一定连接。比如流浪地球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从科学性上来讲,太阳可能还有50亿年寿命,但人类社会还能不能存在1万年咱们都不知道,那这事其实跟咱们算是没有任何关系。但如果我们假定太阳再过100年就爆炸了,咱们又会怎样去对待这件事?这反映的也是人类感知到自然环境或者人类社会发生危机的时候,人类会如何应对的一个思考,这才是科幻所要呈现的。
创作要为观众的接受度考虑
南方+文创频道:一方面是科幻的猎奇性,一方面又是故事里对人性的聚焦,那你在创作或者改编的时候,会如何做平衡?
严东旭:商业电影它作为一个大众娱乐产品,更多的还是要考虑观众的感受。你如果让观众进电影院去思考人生那也太痛苦了是吧,所以从创作上来讲,你不能不去考虑经济上的回报,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能太肤浅,也不能太深奥。
像创作《流浪地球》的时候,我们编剧团队就做了很多推演,最终认定打动观众的还是要靠情感,不能说只是一堆动作场面轰轰轰。包括故事层面上,导演还有提过这么一个想法,想要避免是一家人这样的故事,比如他们都是互相不认识,然后慢慢在路上认识,共同前进的这么一个过程。但最终发现好像感人的程度还是不够,可能未必会被观众认可,所以又回到后面的这么一个故事情节设计,就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为我牺牲,我会很感动,但如果是一个我认识的人,我肯定更感动。
【南方+文创频道记者】游原关于股票的软件有哪些